看似簡單卻并不簡單的千屈菜
- 2019-07-22-
簡單的小花細看卻不簡單
千屈菜的花枝看著像一個大的穗狀花序,其實只是簇生的聚傘花序的“小花”總梗很短而已——看這個皺皺的小花,是不是想起了同科的萼距花呢。
千屈菜的花序,不是真的穗狀花序
在拍攝花序的時候我還注意到,相鄰的兩叢花居然不太一樣,一個是花柱長,雄蕊短,一個是花柱短,雄蕊長,我意識到,這是一種花柱異長現象。
這種現象在我們熟悉的報春花屬植物中相當普遍,只是千屈菜的花稍微更復雜一些。它的花有高低兩輪雄蕊,根據柱頭與這兩輪雄蕊的位置關系,其雌雄異位至少有三種形態,即所謂的“三型花柱”。根據經驗,有效傳粉只發生在不同類型的花之間,自花和同花型的傳粉都是不親和的。
比較流行的說法是,花柱異長是一種避免自交的機制,由于不同花型中雌雄器官的對應保障了異交花粉的準確傳遞——然而這種機智的效率并不高,理想情況下三種花型的存在也只能規避居群中三分之一植物的自交。
基于這點疑慮,達爾文就曾提出,避免雌雄功能干擾或許才是花柱異長主要的功能。等高器官能接觸傳粉者身體的同一部位,異長花柱能增加花藥與等高柱頭間異花傳粉的效率。實際上,異長花柱植物避免自交主要是通過生理上的自交不親和實現的。
想不到千屈菜也如此兇悍
被水滋潤的花總覺得溫婉柔美,然而現實中它的擴張卻是很兇猛的,隨壓艙水進入北美后高速泛濫,甚至被列為“世界百大入侵植物”之一。千屈菜在原產地歐洲受到了特化植食性昆蟲的嚴重傷害,但這些昆蟲在北美和其他一些地方卻沒有,這也是千屈菜在這些地區形成嚴重入侵的一個原因。為此,人們引進了這些昆蟲作為生物防治的手段,效果拔群。
上一條: 國慶菊盆栽要點
下一條: 會開花的草坪——“美少女”歐石竹